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插播 -- 专题讲座:《如何成为沟通与游说高手》


可点击以上图片看看放大内容,以了解详情。


.ln
2008年...7月...26日...星期六
晚上7点正,
你有约了吗?
如果还没有,我想约你来我的教练与培训中心,
(20-02, Jln Rosmerah 3/2, Tmn Johor Jaya, JB)




我们一起来听一场讲座,
是由我安排和邀请我的老师钟骏源博士
到来主讲的一场精彩、有趣又充实实用的讲座:

.
《如何成为沟通与游说高手》

.
.
沟通有方法,游说有窍门,
与人应对就更从容,生活也就自然更有乐趣,
来看看钟骏源老师的风范,来听听老师有趣的智慧分享,
来感受我这简单而温馨的爱心网络教练和培训中心,
我欢迎你的到来。 :o)
由于场地的关系,我们只有50个座位,
打个电话、SMS或电邮给我,报名参加:

012-7089500
cia9500@yahoo.com
ivanchong@ace-networks.com.my
.
.
.

想多了解关于钟骏源博士,
请点击
http://www.zhongjunyuan.com/NLP_TRAINER_IAN_CHUNG.html

.
或可以去看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b-W5QnLo3k&feature=related




.
.

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

岗位之外


前锋的位置踢得不理想,
换去当后卫看看如何?
踢不好左边就踢踢右边,还是中间?
同样无法做到应有的表现时,
再调去当守门员试试?难道,
问题一定是在岗位或职务上的分配吗?
.
在一家公司或一个组织里,
是不是也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些成员不知要被摆在哪里
才能发挥出他的潜能或优势?
真的是“只要摆对位置,人人都是天才”吗?
如果试过了所有可能的岗位过后(有机会的话),
还是无法达到预期的表现,
或许我们可以用其他几个层面来探讨一下:
.
1.环境的层面
这个成员适合这个环境吗?
就好比一个运动员是否适合踢足球一样,
有些人比较适于水上运动,
有些人喜欢没有身体接触的活动,
而有些人可能在球拍运动特别能表现,
不论他的运动细胞多好,
或许就是踢不好足球。
一个人可能无法适合在某个特定的环境,
因为那不是属于他的舞台。
站错了舞台就唱不了好戏。
.
2.行为的层面
踢球有踢球应用的基本行为,
游泳有游泳必备的动作,
而在某个职场或团体里,
有些行为是大家都必须做到的,
比如在球场上,无论是在哪一个位置,
每一位球员都必须
对球的位置、场上其他人的动作,或者教练的指示
作出适当的反应,
而不是只留意场边的美眉,或在场上神游四海。
身为公司或团队的一员也是如此,
基本的操守和行为都应该做到,
要不然,不论摆到前线或放在后勤,
都很可能犯下不该犯的错误。
.
3.能力的层面
原本就是一位足球员,
本来就很享受足球活动,
也有遵守一个球员应用的行为表现,
可是,如果一样发生无论摆在哪儿都不济的情况,
或许我们可以来看看,
他现阶段的能力是否已到了这个球队和这个赛事的能力?
或许场上所有其他的球员都是甲级联赛的球员,
如今踢的正是甲级的比赛,
而他,明明只有丙级球员的能力,
在球队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勉强凑数,
相比之下,当然是比较难有称职的表现。
在一个大部分成员的能力都卓越的团队或组织里,
如果有一人能力与大家差距太大,
去到那一个位置,那一个位置就变成“罩门”或“软肋”,
也就是英文所说的 weakest link。
引用水桶理论,一个用几片直条木板做成的木桶,
其最大的容量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片,
无论你是把它塞在那一边。
.
4.信念与价值的层面
他是要来踢场好球的吗?
参加比赛是想来赢球的吗?
还是,这一场比赛对他而言
其实也不过是个流流汗的活动而已?
一整队的球员都是抱着势必捧杯的心情上阵,
而其中有一员,就算他是能力不俗,
可是偏偏价值不在那里,也没有必胜的信念,
所以只是来随便玩玩,很可能整队也因此玩“完”。
信念和价值可以是成事的强大力量来源,
也可以是阻碍进展的顽固绊脚石,
端看那是不是同一方向的信念和价值。
公司的发展尤其如此,
在大伙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之际,
那位只是要来糊一口饭吃者,
你觉得他会是乐于去冲锋陷阵呢?还是坚守大本营呢?
心不在此,何来动力把本分做到最佳?
.
5.自我认同的层面
球场可以是他的舞台,场上行为或许恰当,
能力可及,也想一起来赢球,
可是偏偏踢得患得患失,时好时坏,
当前锋时会害怕射门,
当后卫时又不敢拦截,
他相信自己可以是位好的球员吗?
他认同自己的身份吗?
还是一直都认为自己不配与大家为伍,
可以大战一场而换来最后的胜利?
身为组织团队中的一员,
相不相信自己可以付出重大的贡献?
还是觉得其他人才是要员,
而自己永远只是“咖哩啡”?
不认同自己,又如何展尽才华、放手一干呢?
.
.
.
有时,换一换位置,
会发掘出一位天才球员。
如果我们就是那位找不到合适岗位的球员,
自己真要好好检视一下,
到底是那一个层面无法合一(congruence)。
而如果你是那位头痛的团队主管,
有时,你不得不相信,
在某种层面之下,
冗员毕竟是冗员,
时机到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o)
.
.
.

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

插播--新山NLP3上课花絮

同学们,很高兴在六月7日、8日与你们同聚一堂,
共同学习EQ和情绪管理。 你们有没有意识到,
在这两天的NLP3中,你总共笑了多少回?
相信大家都 记得我们在这两天的课程中,
学到了好几种调整情绪的技巧和模式,
也希望 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发挥无限。
记得我们在NLP4《净化心灵与催眠》再见哦!



钟骏源老师为大家加强看人(MBTI)的功力,
请看画面美女怎么穿?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会这么做。。。


什么是情绪管理?我的组员如是说。。。



蒙上眼睛“翻山越岭”,你体会到了什么?


原来钟老师还是点穴高手,
释放情绪有高招。


这套“恐惧消除法”不得了
,我们的小学老师伟宏上台与钟老师示范。


同学们下课后一起用餐,话题还离不开课堂上所学,
投入万分。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人?你最讨厌的人?还有。。。


幼教院长Janice和钟老师在说什么令同学们听得如此开心?


开心的画面、恐惧的画面、开心的画面,
准备倒带,“Zrooooommm !!!"


开始要“SWISH!”了吗?
给你好感觉,建立你的新习惯。


休息时间,交流不断,学习气氛浓厚且轻松。


分组猜谜。。。钟老师的问题还真考脑筋,
问题背后有大学问哦!


对空椅子自说自话?移位思考果然效果非凡。


站上椅子,换个更超然的立场,
获得有更多资源的视角。


钟骏源老师示范如何用细节作出决定,
原来潜意识之中早有答案。


让你变的轻如羽毛,让我们的手臂硬如钢铁,
增加力量有诀窍哦!


同学们,我们NLP4(6月28、29日)再见!






2008年6月13日星期五

金创药丸和饭碗



话说在数百年前,
武林中有位武艺高强并学识渊博的师父
在某地收了一群徒弟,
师父除了教导徒儿们防身健体的功夫,
还传授大家如何制作他改良的金创药丸。
有一天,师父为了鉴定徒儿们所制作的金创药丸的品质,
就要求大伙儿用心做出十五到二十颗的金创药丸,
并放在一个饭碗中,摆到他的桌上以供鉴定。
不久,徒儿们陆续把药丸完成并送到师父的桌上,
师父看到其中有人呈上葫芦,打开一看,
里面除了区区几颗金创药丸,
还有金刚大力丸、七步还魂丹、和一些不知名的药丸,
师父就对交出这个葫芦的徒弟阿丙说:
「我要的是我教你们的金创药丸,
并且是放在饭碗当中,明白了吗?」

一位师兄看到了,就提醒阿丙师弟说,
只要专注于师父的交待就行了,
要不然东西看起来就太散了。

阿丙心想,
师父的特配金创药丸是让人能兼疗内外伤,
还可强心健身补脑,
我附上自己在书上学到如何制作的药丸,
也是有同样效果的,为何不能一起让师父给我鉴定鉴定呢?
还有,人们都常说,“葫芦里卖什么药?”
那么装药不就是要用葫芦比较理想的吗?
真奇怪为何师父偏要用饭碗呢?

后来,
徒弟阿丙尝试拿掉了一些师父要求以外的药丸,
多做了几颗金创药丸。
这次,他用的是几个茶杯分散装了几颗金创药丸,
之中还是放了些自己觉得很棒的丹药,
并很用心地以托盘把几个茶杯摆放好,
再送到师父桌上。
师父看到了,说:
「要用饭碗,是饭碗。不要茶杯,不要托盘,要饭碗。
只要金创药丸,就这么简单,明白了吗?」

阿丙又想,
我分好几个杯子不就是要方便师父一次少量鉴定吗?
师兄也不是说过不要让东西看起来太散吗?
一大把药丸放在一个碗里不会太多了吗?
分摆了几个杯子不是比较能够专注于小量吗?
再来,我用托盘不是更便于让师父摆在桌上吗?
干吗一定要饭碗呢?
这心中充满正面动机的徒儿忍不住就问师父说:
「师父,我觉得用葫芦装药其实是很不错的,
是不是您的桌子不适合摆葫芦?
或许我可以找一个适合您的桌子的葫芦?
要不然我们也可以用平底茶壶来装,
您自己不是在分药丸给我们时也用平底茶壶的吗?
我觉得茶壶有盖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师父回答说:
「不关桌子的事,不要葫芦,不要茶杯,不要托盘,
不要平底茶壶,只要饭碗,是饭碗,就是饭碗。
就这么简单,明白了吗?」

最后,不晓得徒弟阿丙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但他终于听从师父的指示,
用了其实他很熟悉而且是师兄弟们垂手可得的饭碗,
来装他用心制作的金创药丸并交给了师父。

.


Ivan的故事背后的寓义是什么呢?
你又看到了什么吗? :o)
还是你真的是很想问我说,
到底那位师父就只要用饭碗的详细原因是什么? :o)
.
.
.

行为 VS 动机



如果你知道这个NLP前提假设:
"Behind Every Behavior Is A Positive Intention."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
那么想请问你
是如何来诠释或应用这个前提假设的呢?
.
你会认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没有所谓“不对”的行为吗?
还是这句话是让人用来
为某些行为或动机“合理化”的吗?
.
其实对于一些行为,
在情、或在理,又或者在法的角度来看,
它们算是“不对”的,
而这个NLP前提假设
也不是用来为它们“合理化”作开脱的,
那么引用这假设的“正面动机”又会是什么呢? :o)
.
上过NLP的同学,
有些人因此会更习惯于看到
他人负面行为背后的正面意义
所以在对于他人的负面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比较坦然平稳,
这算是在EQ方面的应用。
.
身为NLP执行师或教练,
在与你的事主共同寻找
其某个负面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
不是在于为这个行为进行“合理化”,
其实是要为这原有的正面动机找出一个替代行为,
而且是正面、有效、
又符合人文意义(你赢我赢大家赢〕的替代行为。
.
这个前提假设中所指的行为不一定是指负面的,
而是指“每个”行为,
不知道你是否已看出来
我写这篇博客的正面动机了吗?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