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语人生的前言:
--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标语或口号是充满了激励性或启发性,
那些品牌或企业体对他们的标语口号的选定必有其目的或含义,
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也来对这些短语注入一些个人的诠释,可另
有一番趣味,也借此炖一小盅个人的心灵鸡汤。。。。。。。]
----------------------------
一般人会同时活在几个人际网络里:亲人网、朋友网、同学网、同事网、客户网、甚至网友网等等...,你是如何在各个网络里成为生活高手的呢? 很多人在追寻着快乐、成功、幸福、美满,是什么方法或条件,让有些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是如此得心应手的呢? 生活是挑战?是学习?是感受? 且看Ivan是如何来看这世界,感受这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由此联想,想到了不久前,云顶创办人林梧桐博士也过世了,
一般来说,90高龄可以算是长寿了,
然而,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的离去,
难免让人感叹。
林梧桐博士留下的,岂只是庞大的家族企业和财富而已,
当然还有他贡献给社会的捐助和建设,
还有让后人学习的开创精神。
.
陈医生和林博士的身份、背景或对社会的贡献并不相同,
而我所看到相同的是
他们的离去,都是令人惋惜的,
也都是让所有认识他们的人,
对他们在世时的为人处世以至他们的努力奉献
是完全认同和深感尊重的。
也就是一再让人感受到
人生在世的价值,是可以如此至高无上的。
.
想到了人们对他们两位的尊重和怀念,
自然联想到了一本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一段文字: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
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友好齐集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
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姑且假定这时亲族代表、
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语?
你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怀念的事吗?
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
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
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
是的,这一段是摘录自第2个习惯“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your mind)
从这里,又让我回忆到十几年前的某个晴朗晚上,
和几个中学校友会的同学,
在台南成功大学某栋男生宿舍顶楼天台上的一个聚会聊天,
忘记了是哪位同学问了一个问题,大意如下:
“如果你往生以后,你希望你的墓志铭上是写上了什么内容?”
(和上面提到第2习惯中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不是个什么特别的聚会,我猜或许已经没有同学会记得那一次的谈话,
而我的记忆,竟然被局部的勾起了,回想不起的,
是我忘了我当初所给的回答。那也无所谓了,因为如果记不起来的话,
就表示当时的回答,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终极目标。
.
我想,在人们身体健康的时候,
很难去想像自己的告别式那天会是怎样的,
去撰写自己的墓志铭也不是自然或自在的事。
而且,人生无常,谁可以担保自己能活多久?
预早写下的墓志铭,到时又能符合事实吗?
不过我想,设想自己的墓志铭内容,
不在于是否能够完全让“事实”与“文字”符合,
而是,
我们可以籍此设订了我们一生的方向,
我们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对自己、对身边的人以至
对社会的付出和贡献因此也定下了一个目标。
我们不知道,陈医生或林博士在年轻时有没有也想过
关于自己的墓志铭的内容,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
他们一定非常清楚他们个人的人生目标
和他们所尊崇的处世之道。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众人爱戴的医生
或是身价百亿的企业家。
只是,到底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以设订你最终极的人生目标,
作为每一天的开始,
活出你的积极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