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

积极人生,从终点开始!

写博客四个月来,
这一篇是被较沉重的心情勾起感想和回忆的。。。

得知新山一位令人爱戴的妇女专科陈桂凤医生与世长辞的消息,
深感惋惜。
她的离开是她家人的悲痛,也是国家社会的损失,
在网上论坛中看到那些认识陈医生的网友们
对她的肯定、尊重和怀念,
从这点就完全表现出
人生在世的价值,是可以如此至高无上的。


由此联想,想到了不久前,云顶创办人林梧桐博士也过世了,

一般来说,90高龄可以算是长寿了,

然而,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的离去,

难免让人感叹。

林梧桐博士留下的,岂只是庞大的家族企业和财富而已,

当然还有他贡献给社会的捐助和建设,

还有让后人学习的开创精神。

.


陈医生和林博士的身份、背景或对社会的贡献并不相同,

而我所看到相同的是

他们的离去,都是令人惋惜的,

也都是让所有认识他们的人,

对他们在世时的为人处世以至他们的努力奉献

是完全认同和深感尊重的。

也就是一再让人感受到

人生在世的价值,是可以如此至高无上的。

.


想到了人们对他们两位的尊重和怀念,

自然联想到了一本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一段文字: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

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友好齐集一堂,是为了向告别。

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姑且假定这时亲族代表、

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语?

你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怀念的事吗?

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

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

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

是的,这一段是摘录自第2个习惯“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your mind)

从这里,又让我回忆到十几年前的某个晴朗晚上,

和几个中学校友会的同学,

在台南成功大学某栋男生宿舍顶楼天台上的一个聚会聊天,

忘记了是哪位同学问了一个问题,大意如下:

“如果你往生以后,你希望你的墓志铭上是写上了什么内容?”

(和上面提到第2习惯中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不是个什么特别的聚会,我猜或许已经没有同学会记得那一次的谈话,

而我的记忆,竟然被局部的勾起了,回想不起的,

是我忘了我当初所给的回答。那也无所谓了,因为如果记不起来的话,

就表示当时的回答,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终极目标。

.

我想,在人们身体健康的时候,

很难去想像自己的告别式那天会是怎样的,

去撰写自己的墓志铭也不是自然或自在的事。

而且,人生无常,谁可以担保自己能活多久?

预早写下的墓志铭,到时又能符合事实吗?

不过我想,设想自己的墓志铭内容,

不在于是否能够完全让“事实”与“文字”符合,

而是,

我们可以籍此设订了我们一生的方向,

我们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对自己、对身边的人以至

对社会的付出和贡献因此也定下了一个目标。

我们不知道,陈医生或林博士在年轻时有没有也想过

关于自己的墓志铭的内容,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

他们一定非常清楚他们个人的人生目标

和他们所尊崇的处世之道。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众人爱戴的医生

或是身价百亿的企业家。

只是,到底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以设订你最终极的人生目标,

作为每一天的开始,

活出你的积极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