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古来公主城中学三年级的同学来到了
一般人会同时活在几个人际网络里:亲人网、朋友网、同学网、同事网、客户网、甚至网友网等等...,你是如何在各个网络里成为生活高手的呢? 很多人在追寻着快乐、成功、幸福、美满,是什么方法或条件,让有些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是如此得心应手的呢? 生活是挑战?是学习?是感受? 且看Ivan是如何来看这世界,感受这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在提起“讲座”时,
会回想起台湾台南的市立文化中心,
一个让我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
对我个人而言,在当时除了校园之外,
她就是第二个让我成长的地方。
在台南生活读书的日子里,
常常都会在周末独自
骑了我那辆红白色的追风(YAMAHA电单车)
到文化中心去,而大部分的目的,
其实就是去听讲座(多过于看演出、展览和上图书馆)。
现在回想起来,我到底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在意识上,真的记不起来,
就连有哪些主讲人,
我除了对吴伯雄、蔡琴和苦苓那几场之外,
其他的在现阶段还是没回忆起来,
再加上在校园内听的好多场,
我大部分都不太记得讲座的内容了。
或许有人不禁要问,
那你听那么多讲座做什么?
没有事干了嘛?
“事”可多着呢,
那时除了上课、K书、作业、备考等例常作息不说,
还要当工读生、练球比赛、打Band、看电影、唱K、
参加社团(MIDI、热音、映像、舞蹈、合唱、爱迪生)
联谊郊游、校园舞会、各校友会和同学会的活动,
当然也离不了吃宵夜聊天等等,生活真的是“忙”到不得了,
然而大部分都是团体的活动,
至于我其中喜欢当“独行侠”的爱好,
就是去听讲座了。(虽然有几次有邀了学弟去。)
到底“讲座”对我的魅力在哪里呢?
我为什么喜欢出席讲座?
其实、从那时候开始,
我对讲座的观念就是,
我相信在台上分享的人,
都有他们独特的经验和见解,
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话说,不一定是每一场讲座都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
而我一向保持的心态就是,
只要我有听到一、两句让我开阔思维的话语,
那一两个或三个钟的讲座就算是值得一来了。
当然,其中我也一直在学着去分辨内容是否适合自己。
虽然,我忘了到底我听过多少场讲座,
也记不起所有完整的内容,
但我知道,我之所以为现在的我,
除了我所读过的书,其次影响我最深的,
就是那一场场讲座的一、两句话,
不知不觉的在经过当时的聆听和思考后,
已经进入我的潜意识、融合形成了我的信念和价值观,
甚至是一直在让我活用着的知识。
讲座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也许某一场讲座会改变某一个人的一生,
那其实也是一种机遇。
我之所以想到写这篇关于个人对讲座的感想,
其实是因为看到网上论坛中,
有网友问说,
“一场亲子讲座就会让孩子变乖?酱神奇?”
我猜想其中是有所误会,
或是说那是“速食文化”下的思想产物?
还是其他对讲座的“事先”质疑心态?
又或者是因一些的“课程解说会”或“创业说明会”
打着“讲座”的名堂,令一些大众对讲座有了误解?
对于之前那位网友的问题,
我看到了另一位网友给了非常好的回答,如下:
“听讲座是父母去受教,再从中学习育儿,
拿别人的经验来当理念,
从中发掘出适合本身的实鉴。”
我个人很欣赏这个回答,尤其是最后这两句,
完全道出我多年来出席讲座的想法。
所以,到底讲座神不神奇?
就要看你如何定义你所谓的“神奇”了。
:o)
===========================================
哈哈!既然讲到了“讲座”,
来,就顺便介绍一场讲座:
主 题 :《让父母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主讲人: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施纯协教授
日 期 :2008年10月10日
时 间 :7PM
地 点 :柔佛再也大马体育馆(环球购物中心对面)
据主办当局的讯息:
此讲座免费开放予各界人士参加。
座位有限,请务必准时出席,欢迎来电询问详情及提早报名:
1) 徐小姐 016-7680088
2) 罗小姐 012-7589825
3) 陈小姐 012-7168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