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我给他 “A1” !

2007年12月15日星期六
加时再战,险胜一分,靠什么?

本届东运会,马来西亚女子篮球队最终在加时战中,
以一分之差打败主办国,获得了蝉联的金牌(4连冠)。
球是圆的?比赛要靠点运气或临场球风?
成功不是偶然,
尤其是能在对手占尽主场之利的情况下奋勇夺冠,
除了所谓的球运,哪些才是实质的成功因素呢?
球员们平时的辛勤操练?
教练团的细心指导和陪伴?
老中青三代球员的经验传受与相互配合(团队精神)?
赛场上的强烈求胜心?
在分数落后时的坚持拼搏精神?
关键时刻的沉着冷静?
你同意以上哪一点呢?还是其他的制胜秘诀?
人生就像赛场,
生活上的各种挑战好比我们的对手,
胜利就是实现自己设订的人生目标。
在不利的客观环境中,
甚至在落后进度的情况下,
有没有永不言败的奋战精神?
有没有支持你的良师益友?
有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团队?
有没有要把握每一刻争取每一分的必胜心?
恭喜本届所有获胜的健儿和团队,感谢你们为国争光!
对于此次不能得奖的选手们,
也谢谢你们在备战训练时期及比赛时的一切努力和奋斗,
大家辛苦了!
运动场上,奖牌数目是固定的,
而人生的胜利,是可以让大家一再去努力并获取的,
大家加油了!
.
.
.
2007年12月14日星期五
“冷不冷?”或“好不好笑?”之外...

题外话: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首次为总统参选人助选演说,
她说到:
“我來这不是要告诉你们如何思考,我來这是为要求你们思考。”
奇怪了,难道我们一般人都不思考的吗?......
人若不思考,要如何进行日常作息呢?
而为什么有人会要求他人思考呢?
我想,这里所谓的“思考”,
应该是指“用心仔细去分析理解”吧?......
.........................................................................................................
今天上午在车上听到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说了个冷笑话,
我没听出什么好笑的地方,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有够冷”吧?
我无法记得广播员的每句话,
不过很清楚她的笑话的结构,
写下来和你分享,
不是要让你觉得冷还是觉得好笑,
其实是可以让你来玩玩脑筋急转弯或欠扁问答题,
因为我个人觉得笑话的结构上出了逻辑性的问题,
或许你也可以来分析理解一下,
这个冷笑话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冷笑话大意如下:
有一个47岁的女士“下重金”(广播员用的词汇)减肥成功,
看起来也年轻多了,
她就去问一个人猜说她今年几岁了?
那人猜说她有三十几了,
那女士非常开心,因为她已经47了。
接着,那女士在快餐店里买汉堡包,
当她在等她的汉堡包的时候,
就兴起问那位快餐店的员工说,
“你猜我几岁了?”
“该有二十多岁了。”
那女士高兴得不得了说:“那里,我已经47岁了!!”
女士拿到了她的汉堡包后就要去找位子坐,
发现快餐店里都坐满了人,
结果看到了一个角落只有一个人坐而有个位子可以搭台,
所以她就向那人搭台。
吃着吃着,女士又不禁问那个人猜她几岁了?
那人回答:“47岁了。”
女士大惊:“你怎么会知道?”
那人又回答了:
“我刚才是排在你后面等买汉堡包的。”
.......................................
冷吗?
你会觉得好笑吗?还是你可以把它讲得很好笑?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说照常理来说(想像你在快餐店的情况),
这个笑话在结构上不合逻辑,
你认为我是指那一点不合逻辑呢?
不是很要紧的事,
没时间的话就不必费心费神思考这样的问题,
不过如果闲着没事,
就动动脑筋玩玩吧。
.
.
.
2007年12月9日星期日
谁怕谁?

黄灯亮,我把车子减速停了下来,优政说要和我玩个游戏,
政:「你念老鼠五遍。」
我:「老鼠吗?好,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
政:「猫怕什么?」
我:「猫怕什么...?老鼠!」
政:「哈哈!猫怕老鼠???哈哈哈...」
我:「咦?猫怕老鼠?是哦,我怎么会说猫怕老鼠呢?哈哈...」
青灯亮,我继续开车前进,心中还是觉得好笑,
一不留心,我的脑筋原来那么容易受愚弄。
你也有玩过这个游戏吗?
我想这应该不是新玩意儿,只是我昨天才有缘遇上,
而这个游戏可以流传开来,
相信就算不是人人会上当,我想中计的人也蛮多的。
所以使到中计者和让人中计者都觉得好玩,
也就会去寻找下一个会上当的对象。
到底是什么机制让这个游戏对一些人(包括我)奏效呢?
是人的惯性?还是人类那没有逻辑判断的潜意识?
简单的游戏都可有这般效果,
那在平常规律的生活作息上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情况呢?
好玩又简单的小小游戏,
让我有学乖的感觉。
如果你还没听过这个游戏中过计,
当以后有人叫你念几遍老鼠时,
相信你会很清醒的知道,
猫和老鼠,到底谁怕谁?
.
.
.
2007年11月29日星期四
你飞吗?Now Everyone Can Fly

----------------------------
[标语人生的前言:
--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标语或口号是充满了激励性或启发性,
那些品牌或企业体对他们的标语口号的选定必有其目的或含义,
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也来对这些短语注入一些个人的诠释,可另
有一番趣味,也借此炖一小盅个人的心灵鸡汤。。。。。。。]
----------------------------
2007年11月25日星期日
现代之道,你自己之道。Drive your way

[标语人生的前言:
--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标语或口号是充满了激励性或启发性,
那些品牌或企业体对他们的标语口号的选定必有其目的或含义,
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也来对这些短语注入一些个人的诠释,可另
有一番趣味,也借此炖一小盅个人的心灵鸡汤。。。。。。。]
----------------------------
虽然先想到了本田HONDA的The Power of Dreams,
一个确实“有力”的标语,不过我并不是开本田的车子,
现代HYUNDAI才是我目前的坐骑,
而现代汽车的标语Drive your way,
同样也可用生活教练的核心理念之一来诠释。
只是,我就不直接以“驾驶”来解释Drive这个单字了,
它令我联想到的其实是“驱动”。
生活教练尊重你对梦想和目标的选择,
更相信你已经拥有你所需要的内在资源,
答案就在你心中, 而生活教练
只是和你一起厘清目标的细节(为完成它所需的细节),
发现你所有的可能性,
运用你自己的能力,
以最适合你的方式来让你“自我驱动”,
去追求和达至你的目标,
一切的过程没有固定模式,
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去实现理想也不一定是要根据固定不变的方法,
你有你自己的方向,你有你的方式,无需一成不变去走老路,
所以你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之道,那也是现代之道,
so, let's hyundai! :o)
.
.
.
2007年11月24日星期六
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Dreams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
将之完成。let's get it done

----------------------------
[标语人生的前言:
--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标语或口号是充满了激励性或启发性,
那些品牌或企业体对他们的标语口号的选定必有其目的或含义,
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也来对这些短语注入一些个人的诠释,可另
有一番趣味,也借此炖一小盅个人的心灵鸡汤。。。。。。。]
----------------------------
上回写了NIKE的Just do it,
不久后就看到美国花旗银行的标语。
觉得“NIKE and Citibank”还蛮搭的起来的,
直接就用各自的标语来取代其品牌和商号,那就是
Just do it and let's get it done.
.
.
当第一次在报章上看到这句“let's get it done”的标语时,
没想到一家国际银行的标语是如此的口语化,
到底"it"指的是什么?申请银行户口?贷款?信用卡?还是...?
一时好奇去搜寻相关网站资料,看到了以下这个
也因为看到了这句“Whatever your dream”,
就让我更能感受到“let's get it done”的激励效果。
(同时也可以明了let's以小写的“l”作为开头是有伏笔的。)
.
.
喜欢这个标语有“结果导向”(Outcome oriented)的意味,
也可有一种坚持到底的含义。
如果Just do it 可作为一个起始行动的口号,
而let's get it done恰好是一句
支持我们努力不懈、直达目标的鼓励话,
不要半途而废或被一时的挫折击败,
要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去检视成效,
必要时作出一些策略上或方法上的调整,
去解决问题、去排除障碍,为所锁定的目标奋斗,
实实在在地去将之完成!
.
.
p/s:顺便让大家来玩个超级简单的游戏,
请把下文的品牌字号用各自的标语来取代:
“If you do have your Panasonic, then NIKE and Citibank.”
告诉你了是超级简单的,不是吗? :o)
.
.
.
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
就去做吧!JUST DO IT.

2007年11月17日星期六
生活要有点子 ideas for life
----------------------------
[标语人生的前言:
--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标语或口号是充满了激励性或启发性,
那些品牌或企业体对他们的标语口号的选定必有其目的或含义,
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也来对这些短语注入一些个人的诠释,可另
有一番趣味,也借此炖一小盅个人的心灵鸡汤。。。。。。。]
----------------------------
选择Panasonic为第一个要写的品牌,其中一个原因是个人的渊源,
毕竟在Panasonic学习和奋斗了足足九年,虽然已离开了三年多,
还是常以松下的一些好的理念为处事的高品质自我要求,再者也
觉得“ideas for life”这个标语对生活教练(Life Coach)来说也很贴切。
生活是否常有精彩?还是一成不变?
人生是否充满期待?还是百无聊赖?
有人怨地方上没什么有趣好玩的地方吗?
或是不时都有生活上的大小难题出现,伤透脑筋?
说实在的,生活真的需要些点子,
无论你去到那个国度或那个地域住,
纵然那里也许有很多好玩的景点,
也有被游腻的可能,
因为你的“生活乐趣”可能只是依附着外在的条件,
而并非出自你内心对生活的感受。
日子过得精彩充实与否,
有些人是要看周遭有没有有趣的人、事、物,
而有些人却能够由自己决定。
生活的意义都可以来自自己的想法,
不论是在衣食住行上、工作上、学习上或休闲上,
何妨发挥创意,让你的脑筋动起来,
为一些例行的生活方式来一些变化和新鲜感,
也可以对你人生的长期目标花点心思,
想想,
有没有可以更好更有效去达成目标的
好点子呢?
你自己的life, 你有ideas吗?
.
.
.
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
积极人生,从终点开始!
这一篇是被较沉重的心情勾起感想和回忆的。。。
得知新山一位令人爱戴的妇女专科陈桂凤医生与世长辞的消息,
深感惋惜。
她的离开是她家人的悲痛,也是国家社会的损失,
在网上论坛中看到那些认识陈医生的网友们
对她的肯定、尊重和怀念,
从这点就完全表现出
人生在世的价值,是可以如此至高无上的。
由此联想,想到了不久前,云顶创办人林梧桐博士也过世了,
一般来说,90高龄可以算是长寿了,
然而,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的离去,
难免让人感叹。
林梧桐博士留下的,岂只是庞大的家族企业和财富而已,
当然还有他贡献给社会的捐助和建设,
还有让后人学习的开创精神。
.
陈医生和林博士的身份、背景或对社会的贡献并不相同,
而我所看到相同的是
他们的离去,都是令人惋惜的,
也都是让所有认识他们的人,
对他们在世时的为人处世以至他们的努力奉献
是完全认同和深感尊重的。
也就是一再让人感受到
人生在世的价值,是可以如此至高无上的。
.
想到了人们对他们两位的尊重和怀念,
自然联想到了一本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一段文字: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
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友好齐集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
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姑且假定这时亲族代表、
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语?
你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怀念的事吗?
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
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
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
是的,这一段是摘录自第2个习惯“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your mind)
从这里,又让我回忆到十几年前的某个晴朗晚上,
和几个中学校友会的同学,
在台南成功大学某栋男生宿舍顶楼天台上的一个聚会聊天,
忘记了是哪位同学问了一个问题,大意如下:
“如果你往生以后,你希望你的墓志铭上是写上了什么内容?”
(和上面提到第2习惯中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不是个什么特别的聚会,我猜或许已经没有同学会记得那一次的谈话,
而我的记忆,竟然被局部的勾起了,回想不起的,
是我忘了我当初所给的回答。那也无所谓了,因为如果记不起来的话,
就表示当时的回答,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终极目标。
.
我想,在人们身体健康的时候,
很难去想像自己的告别式那天会是怎样的,
去撰写自己的墓志铭也不是自然或自在的事。
而且,人生无常,谁可以担保自己能活多久?
预早写下的墓志铭,到时又能符合事实吗?
不过我想,设想自己的墓志铭内容,
不在于是否能够完全让“事实”与“文字”符合,
而是,
我们可以籍此设订了我们一生的方向,
我们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对自己、对身边的人以至
对社会的付出和贡献因此也定下了一个目标。
我们不知道,陈医生或林博士在年轻时有没有也想过
关于自己的墓志铭的内容,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
他们一定非常清楚他们个人的人生目标
和他们所尊崇的处世之道。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众人爱戴的医生
或是身价百亿的企业家。
只是,到底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以设订你最终极的人生目标,
作为每一天的开始,
活出你的积极人生!
.
.
.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关于“心想事成”。The Secret!
确定内心所愿,经过具体思考,加上实际行动,必有所成!
而“成”可以是最终的目标达成或完美结果,
也可以是在实现理想心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小成”,
累积小成而迈向大成。
我也希望大家在努力和成长的旅途中,
也不忘时时给予自己大大小小的“成”
一个自我肯定和赞赏,
那么,我们会更加能够去体会和欣赏
“心想事成”所带给我们的愉悦和满足!
送给你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祝你心想事成!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你的情绪任人转?
而每一个种情绪也好比是不同的频道,如:
频道1是快乐、
频道2是平静、
频道3是兴奋、
频道4是悲伤、
频道5是气愤、
频道6是懊恼、
频道7是忧郁、
频道8是紧张、
等等,等等。。。
.
想想,你这架电视机是否也附上了遥控器?
而且很多人都拥有一个,
人们要你转去哪一频道,你就立即给予相对的情绪,
要你快乐你就快乐,让你悲伤你就悲伤。。。
你的心情由不得自己吗?
别人的一些话、一种表情、一个动作,
会不会就像遥控器所发出的红外线信号,
让你不自觉的引发了情绪反应?
.
有的频道是你喜欢的,
有的频道长期接收对你无益,
你何不停止
让他人触动你的遥控器?
学会对自己情绪的掌控,
在适当的时候有最贴切的心情,
何乐而不为呢?
.
.
.
http://www.ace-networks.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
.
.
.
2007年10月11日星期四
“我要飞上青天!”


.
.
You could fulfill your Dream too!
2007年9月27日星期四
身为JB爱阅者,我自觉是幸运的。

只要你会搭MRT,其实就很方便了。
而如果你也像我一样
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
这样的电影,你看到了什么?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从“三字经和孔子”谈资讯时代的学习之门
听到了一个访谈广播节目,
由于车程不远,无法了解完整的访谈内容,
但大约知道受访嘉宾所谈,
是有关于到“人性本善”的部分。
.
本来不是很专心去听的,
只是当嘉宾说到“孔子写的三字经”时,
不禁开始感到好奇,
坦白说,那一刻我也不知道三字经的作者到底是谁,
但由于印象中总觉得不可能是孔子写的,
又觉得受访嘉宾必定是对其中访谈主题之专人,
对所开讲之内容必有深入研究,
不然不会在有众多听众的广播节目里分享
这些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所以当下的感觉是有一点“怪怪”的。
.
所幸的是,当今网际网络的方便,
让很多课题或资料的寻找和获得
为了解除那“怪怪”的感觉,
我只是在回到电脑前查看电邮的同时,
去Google了一下“三字经的作者”,
竟然就出现了约5,120,000个相关网页,
虽然其中对谁是真正的作者,有不同的见解,
但我也因此才知道大概有那几种论述,
也至少知道了网上对相关课题的主流论述之中
没什么人说到三字经是孔子写的。
.
在资讯不发达的世界里,
寻找资料并不是那么的方便,
我们也因此很容易地让不知为不知,
(let unknown be unknown.)
而在这个世界连线的平台上,
我们又如何可以去为生活上的一些小插曲
解惑求证呢?
生活上的点滴学习,
可以从各个媒体中得来,
比如报章、广播或电视等等,
而当你对那些媒体上的讯息有所好奇的话,
还是建议你去网上搜寻一下,
有时真会令人有意外的收获。
而网上的见仁见智,
有时也是学习的乐趣所在。
.
.
如果你还不知道
却也想知道
到底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你当然知道那方便之门在哪里,
不是吗? :o)
.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2007年8月31日星期五
郑店长,正点!

右手边就是照片中的火锅店的店长,郑先生。
.
今年的生日,也没想过要去哪里庆祝,
只是念头一闪,
想起前阵子在某个网上论坛里有人提过这么一间
“不肥”式的火锅店,
于是就和朋友开车到那带找找。
地点虽不是在旺区,却也不太难找到,到的时候才傍晚6点多,
还没有其他客人。
一踏进这空间蛮大的店里,先是一位女服务生来招呼,
介绍了说他们有自助火锅,也有中西餐可点,
我随性的提到我听说这里有特价优惠,
服务生就回说是从周一到三才有的(尤其周三还真是很优惠),
今天是周四,所以没有,我就开玩笑说“那下周三再来吧。”
正在此刻,一个穿着简单帅气的男士从后头走来,
一问我是第一次来的,正经八百的对我们说,
“优不优惠不是重点,您来看看我们一百多样的食物,
就一定觉得很值得的。”
这就带我游览了一番,还针对他们的卫生考量及特色食材重点介绍,
说实在的,去过几间的自助火锅店,
这间还真是令我觉得有不一样的水平。
其实,当晚最让我赞赏的,
还是那位一开始让我以为他是老板的店长,
他的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让我的生日晚餐吃得相当开心。
我一向好问,只要负责人是乐意谈话的人,
我都很爱向他们学习他们的心得,
由于在和郑店长交谈当中,得知他多年在海外的烹饪经验,
还有他如何在这间店里任职不到三个月的这段时间内
在各方面作出良好的调整,
从摆设、食材、汤底、调味到调制特别辣酱等等,
我都能感受到他的用心。
后来客人多了,他还间中都来建议我去拿什么料,告诉我什么好吃,
还送上些其他的食物(我是首次在自助式的餐厅受到额外服务),
看他如此用心招待,我还一直以为他是老板,
直到后来他才提到他只是店长,
我就称赞他的一流态度比老板更像老板,
他也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领人薪水,就要做到最好。”
从和他谈话里,我了解到一开始他就想把我们留下,
原来是他的原则,
“顾客一上门,就不要让他不吃而走掉。”
(这也是为何一些火锅店至少要两人才能起锅,
他们是连就算只有一个客人也是一样服务的。)
其实,我相信有些人和有我相似的经验,
到了间餐馆,看了看觉得感觉不对时,
可能连问也不问就掉头就走了。
当然,那时我本来只是开开玩笑,不是真的要等到下周三才来,
然而,郑店长让我觉得很开心被他留了下来。
其实,整个晚上更令我敬佩的一件事,
是当我和郑店长开玩笑说,
“火锅店因你而有了起色,今年花红应该不会少吧?”
他竟然拍拍我的肩膀说,
“那您就错了!”
我一面吃着好料,一面讶异得看着他,
他接着说:
“我不久就要自己去租个档口,卖自己的粥和台湾牛肉面了。”
台湾牛肉面是我喜欢的食物之一,
但我请他到时开了档记得打电话通知我去捧场,
不是因为食物名堂吸引了我,而是他的态度说服了我,
这样的老板,是值得捧场的!
.
店长后来和我们打了招呼,就离开了火锅店,
原来他要去他老板的另一间餐馆支援,
说是那边客人也多了,厨房人手不足。
他走后,我对朋友说:
"这个年头在我们这里,打工打到就像个老板的态度,有是有但实在是难得。
而已经决定了要离开的员工,还是那么的尽心尽责,更是难上加难!”
.
佩服!佩服!郑店长,果然正点!
哦,不久就要改口了。。。
郑老板,加油!
.
2007年8月26日星期日
你有做维修保养吗?
上图是在一架穿行于市区内的巴士上拍到的,
它的门,无法关紧。
身为开车人士,我甚少搭巴士,
或许对巴士上的失修状况是大惊小怪了,
不知有没有人,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呢?
巴士的门操作不良可以一目了然,
而那些我们看不到的部分或机件,
是不是也可能存有毛病?
会不会危害到搭客和司机的生命安全?
.
其实,如果你也常在新山的路上行驶的话,
看到路边有公共巴士抛锚,
对你来说应该不是什么罕有的新鲜事吧?
巴士为什么会失修?
为什么常有抛锚的情况出现?
那应该由巴士公司的人自己去思考了。
(如果他们觉得有必要的话。)
.
而我们每一个人,
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心理、或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是否也会在过于忙碌之间,
忘了检查我们进行了“维修保养”(maintenance)了吗?
.
我们用我们的身体为生活打拼,
我们的心灵可能被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到,
我们的心智又有没有被无形的压力给挤压呢?
人的身、心、灵要多久才保养一次?
要如何去保养?
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
音乐、旅游、运动、静坐、画画、参加生活营、
读一本启发心灵的书、听一场让人反思的讲座、
和家人好好谈心、和良师益友欢聚畅谈、
还是让自己放一个长假等等。。。。。
问题是,
你或你身边心爱的人,
有多久已经没有好好地让“自己”也来好好地进行一次
身、心、灵的维修保养了呢?
.
你可能不久又会看到路上有巴士抛锚,
那你自己和你心爱的人呢?
祝福大家身心灵健康!
.
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推手不是推手
2007年8月16日星期四
推手,我的终身学习。
从小到大,学习过多种运动项目,
有些是跟朋友学的,有些是在团队里练的,
有些又是去向个人教练或师傅求艺的,
也有些是完全靠寻找资料和自我揣摩摸索出来的。
有的项目是一学就通,有的是易学难精,
有的是初学时难,但一经掌握基本就易如反掌,
而推手这个对我来说
又是运动、又是武术、又是文化、
又是人生哲学的技艺,
不但入门不易(但确实引人入胜),
而且还有一种
“每得到一点的进步,
就越能体会自己离高手的境界越远”的体会。
换句话说,博大精深的推手一直让我觉得
“当你越会,你就越知道你还不会。”
我说推手是一种人生哲学,
学习推手可以让人
更加谦虚、更加冷静、
更加圆融、更加自信、
更加乐于调适。。。。
如果你把推手当作人生哲学来学习的话。
(而不只是当成运动或武术技巧而已。)
往后的日子里,
希望和您多分享些,
在推手的哲学里,
有哪些其实就是快乐和成功人生的学问?
再见了,我亲爱的读者网友们。
欢迎您随时再回来! :o)
.
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
叫我第一名!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是催眠?招魂手?还是招财猫?

上午去了间理发店,
本想说是要以效率快捷为主,
如果能够一到就马上轮到我剪发是最好不过的了。
可是刚走近门口时,
看到这时只有两位理发师在里头,
而他们都正在替顾客剪着头发。
此时,我在门口稍稍犹豫了一刹那,
是要进去等等?还是要到附近其他的理发店?
也就在那瞬间,
其中一位理发师就暂停一下手中的剪刀,
向在店外的我招了招手,示意请我进去,
就活像是个招财猫的招牌动作,
而我也很自然地就被招进去稍作等候。
当然,假设说店里头还有一些顾客也在等候的话,
我多数是不会进去的,关键是
如果当时那理发师没有抓著我犹豫张望的表情
即时招唤我进店,
就算没有其他客人在等候,
我也是很可能会到附近其他的理发店去了。
.
也许有些人是有个人指定的理发师,
或习惯是预约了才过去,
不过像我这样可以去到儿那就剪到那儿的过门客,
相信也占了市场的一定比例,
谁能够更好的把握着这些所谓的散客呢?
(很多时候,熟客也是从散客转换过来的。)
我想,那一招催眠式的动作还真是蛮有效的,
因为他替稍有犹豫的客人做了购买决定,
其中也可以让人感觉到有被服务的品质。
.
相信你也可能碰过一些商家,或店员
是对门外的客人爱理不理的吧?
.
本来我也没发觉那个招手的动作有什么特别的,
不就只是一种礼貌上的动作,
或想要生意好的自然行为吗?
就在那理发师为我剪发时,
(当时已是三位理发师同时替三位顾客理发,
以上班时段来说,应该算是生意蛮好了。)
他稍为停了下来,向外头招了招手,
我觉得他停顿的节奏很自然,
我也顺着他招手的方向自然地往外一看,
就看到一个“准顾客”也像我刚才一样,
张望着全部忙着的理发师们,
那“准顾客”也像我刚才一样,被招了一招,
就变成了“顾客”乖乖进来坐在一旁等候了。
关键也只在那一、两秒之间而已。
.
我就和那理发师聊了起来,
首先快速地和他建立了亲和感,
再向他讨教其中是否有什么奥妙?
原来,
那招手的动作是老板教的,
而且是指定他要做的动作,
所以那不只是一种自然的招客心态而已,
其实是老板的刻意规定及训练有素的成果。
.
后来,理发师也告诉我,
他老板在这个区域已经有5间分店了。
一个生意的成功,
有时候连雇员的小小动作都有所要求。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个头要理,
而且剪了有会长的东西肯定有
极大的“回购率”,
可是我们也看到满街都是
各式各样的理发店和美发院,
如果要把生意做大做稳且持续发展,
那就必须要能在各方面努力经营了。
或许,
做门市生意的老板可以参考的是,
去培训出几个好的招财猫吧!
.
2007年7月30日星期一
有时,塞车只因聪明人。
今早开车要去中心时,为了去一间影印店而取道平时少走的一条路,结果遇上了塞车,心想,是车祸?是修路?还是…?当车子在停停走走时,一直都有大大小小的车子从两旁绕过,
心里在纳闷到底是发生什么事而塞车?
终于,经过了几个弯路,我接近了交通灯,
事实上是,没有事故,而且过了交通灯后就顺畅了,
只是,在只容许一行车通过的交通灯前,
竟然会变成了三行,
三合一的饮料是带来方便,
而“三合一”的交通状况是越行越慢。
.
可以想像或猜测,
“零头期”+“公共交通不便”=路上车多;
“交通灯”+“道路设计不良”+“路上车多”=车速缓慢。
然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
在没有车祸、没有修路的情况下,
车速缓慢会演变成了交通阻塞的呢?
.
也许有些人赶着去机场,
或有些人是急着去医院,
无可否认,确实有那种情况发生,
可是,真有那么多人同时有急事?
如果不是,是不是证明了有越来越多的“聪明人”,
懂得省时之道,了解“笨人"会乖乖排队及
让路(不敢得罪路霸)的人性"弱点”?
.
常常发生不必要的塞车,
造成了多少不必要的燃料与人力资源的浪费?
而这些“聪明人”们,
到底是国家的BOLEH还是TAK BOLEH呢?
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
酱你就错鸟!
需要为你“翻译”一下标题吗?
其实用正规的华语来讲就是“这样你就错了!”
不是要在这里讨论用语的正规性,
而是来谈谈
对我们的人际沟通有什么影响?
.
身边有没有人开口闭口就指说别人是错的吗?
还是你本身就有这种习惯?
2007年7月18日星期三
2007年7月16日星期一
什么人可以是赢家?

.
就在此刻,影片画面出现了几个大字:
“专家就是赢家。”
剧终,同时两天的销售培训课也进入尾声,
当下的你会有何启发或感想?
会不会像我当时的领悟一样,觉得
“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程度,
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
就可在我们更为专业的呈现之下有所提高。”?
课程结束后,还不断地回味思索着短片的内容,
我感受到了其中另一层面的含义:
“人”就好像是一把精心打造的“小提琴”,
而在现实生活里所遭遇过一次次的挫折和打击,
可以让一个人伤痕累累,蒙了尘,松了弦,
渐渐的埋没了原有的才能和人生价值。
如果你也受了伤,蒙了尘,松了弦,
祝你早日遇上你的“专家之手”,
那可能是一本好书,一首好歌,一部好片,
一位良师益友,为你抹去灰尘,调紧琴弦,
响起人生的美好乐章,
你就是赢家!
....................................................
为了想和还没看过这部短片的朋友多作分享,
在youtube里为你们找到了这最后的一小段,
而其中最后的画面,在那销售课里所播放的中文版本是没有的,
是什么让人值得深思的镜头呢?你自己去看看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xfvox1oMGk
在看完上面的片段时,
发现youtube有另一个同样主题的短片,
一起分享给 你,赢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N-DRfcejg
.
2007年7月13日星期五
Anyway...不管怎样

多少靠点缘分,
或许缘深的早读到,缘浅的迟看到。
因为一直在收集国内能找得到的教练技术书籍,
因为到首都去为朋友跨刀演讲而碰上大型书展,
所以我的缘分到了,
所以我在一本好书里读到了以下这段文字: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千万只猴子
• 免洗筷 - Disposable Chopsticks
• 一次性筷- One time SEX chopsticks ”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最后两招

师父、我和两位师弟一行四人
每周二晚去向师伯学习太极散手。
一周一周的渡过了,
昨晚好歹也来到了最后两招,
整个套路终于让我们学完了。
真的是学完了吗?
正有那种终于学完了这套拳的感觉时,
师伯传授了对整套拳更高的要求和心得,
这是又马上感受到,
“招式”是学完了,而“拳”却还没有……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很多生活上的技巧我们是学了,
而到底我们学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深度?
很多的时候,
我们是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unconscious incompetence)
就会以为我们已经学完所要学的了。
师父师伯都常说,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知道那是鼓励我们个人要勤于修练,
而我更珍惜的是,
能遇到善于把我们引进一道门又一道门的名师,
真的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